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膳食营养补充行业技术分析预测报告
膳食营养补充行业技术分析预测报告
2025-07-23 00:00:00

一、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1行业周期性相对较弱

膳食营养补充行业主要面向终端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影响,短期内可能会有所波动。但由于膳食营养补充产品与居民的营养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宏观经济波动对行业发展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有限,长期来看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1.2区域性

从消费区域来看,全球国家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经济实力和消费理念导致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消费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膳食营养补充产品市场较为成熟,人均消费较高,市场规模较大,欠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小

从生产区域来看,由于中国具备产业配套、综合成本等优势,目前全球营养原料及制剂产品的主要产能集中在中国大陆。具体而言,产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集群效应显著。

1.3季节性差异较小

补充营养、提升健康状态、预防疾病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与季节的相关性较小,因此行业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由于消费的时间因素与传统节假日的相关性较大,因此行业终端产品销售会随着全年各传统节假日的到来而呈现短暂加速上升的特征。

1.4未来可预见的变化趋势

随着消费者的营养健康意识增强,对于膳食营养补充产品的安全性、品质、品牌力要求不断提升,行业进入精细化、多元化、定制化的发展阶段国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带来行业进入壁垒的提升。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下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将促使膳食营养补充行业保持持续稳健发展态势,消费者需求不断细化,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加固,膳食营养补充产品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二、行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2.1行业面临的机遇

①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趋势带来膳食营养补充市场消费的持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代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全球人口数量、平均寿命不断提高,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据联合国发布的《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人口数量为 77 亿左右,预计至 2050 年将增长至 97 亿,且届时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六分之一。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 1990年的64.2岁增加到了 2019 年的 72.6 岁,到 2050 年可能增加到 77.1 岁。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将促使膳食营养补充行业保持持续稳健的增长。

②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膳食营养补充行业的发展愈发受到国家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性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食品健康功效评价,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和健康食品,并开展应用示范。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指出,积极推进公众营养健康的全面改善,不断增强健康食品精准制造技术水平与开发能力,在营养均衡靶向设计与健康干预定向调控以及功能保健型营养健康食品与特殊膳食食品开发等方面迫切需要科技引领。产业政策支持持续带动行业发展,为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③ 消费者需求不断细化,产品应用持续拓展,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随着行业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营养、健康、附加功能、多元化口味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发展进入了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的市场升级、细分新阶段,构成了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创新营养素及应用不断涌现,新兴应用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行业需求持续增长,市场需求前景愈发广阔。

4.2 面临的风险

① 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研发投入少、缺乏技术创新一直是影响我国膳食营养补充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制约了行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纵深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缓慢,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只能获得远低于发达国家行业内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影响了产业升级的进程。

② 环保风险及成本上升

部分产品生产中会产生废水、废气或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执法力度的加大,生产企业的环保投资及后续运营费用将不断加大,有利于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水平,促进产业的改造升级,但在短期内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成本压力,并可能导致部分无力增加环保投入的企业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