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多面布局光伏检测领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多面布局光伏检测领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05-10 09:31:14

多面布局光伏检测领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多面布局光伏检测领域获得 CNAS 检测能力认证,主要客户持续扩产产能公司成立于 1999 年,是国内光伏检测领域领军企业,主要产品为光伏检测设备、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当前在光伏检测领域已进行多面布局,产品可满足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多个领域检测需求。公司客户覆盖组件龙头企业,根据国际能源网与光伏头条统计,主要客户晶科、晶澳、阿特斯、隆基绿能等 2023年预期新增组件扩产产能超 50GW。2023Q1 公司实现营收 0.37 亿元(+42%),归 母 净 利 润 622.60 万 元 (+8%);2023Q1 实 现 毛 利 率 42.87%, 净 利 率16.61%。公司产品指标处于领先水平,随着下游客户扩产及自身产能扩张,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8/0.48/0.62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1.12/1.44/1.85 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18.9/14.8/11.5 倍,可比公司 PE(2023E)均值为 39.9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光伏检测领域市占有率较高,预计 2024 年光伏组件检测市场规模达 29 亿元公司光伏检测产品 2022 年创收 9337.98 万元,收入占比 70.23%;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创收 3299.13 万元,收入占比 24.81%。公司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市占率较高,2021 年光伏组件检测设备全球市占率达 43.44%,国内市占率达53.22%。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碳中和理念的推广下,光伏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光伏组件检测市场规模增长,2021 年光伏检测行业存量市场规模达 19.23 亿元,其中光伏检测设备 13.92 亿元、视觉缺陷检测系统 5.30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光伏检测行业存量市场规模达 29.01 亿元,其中硬件设备 21.01 亿元、软件 8.00亿元,有望为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打开空间。
布局光伏电站无人机自动运维系统,有望打开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光伏电站无人机自动运维系统主要由无人机 EL 检测设备和电站云平台构成,可完成对光伏电站 EL、红外、外观的全方面体检,提高检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根据数据,光伏电站人工巡检一天约能巡检 0.2MW 组件,无人机一天可巡检 10-20MW,无人机较人工运维效率优势显著。2017 年我国光伏运维行业市场规模 51.11 亿元,2021 年市场规模已增长至 87.77 亿元,随着我国光伏电站装机量提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正文:

1、 核心亮点:通过 CNAS 认证,主要客户组件扩产 42GW
1.1、 行业亮点:政策突出产业融合,AI 在光伏检测领域应用不断加深
近期 ChatGPT 问世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ChatGPT 是 OpenAI 于 2022 年11 月 30 日 新 推 出 的 一 种 人 工 智 能 技 术 驱 动 的 自 然 语 言 处 理 工 具 , 使 用 了Transformer 神经网络架构,其不仅是聊天机器人,还能进行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ChatGPT 推出后迅速成为行业热点之一,根据研究及 World of Engineering 统计数据,ChatGPT 在推出两个月后月活用户已突破 1亿人,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人工智能行业当前正处于第三次浪潮期,产业结合时机逐渐成熟。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始于 1956 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1959 年 Arthur Samuel 提出了机器学习,推动人工智能进入第一个发展高潮期。随后随着美国和日本立项支持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进入第二个发展浪潮,期间人工智能相关的数学模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得益于算法、数据和算力三方面共同的进展,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个发展浪潮期,已逐步具备与其他行业结合的基础条件。

我国人工智能政策重点突出产业融合趋势,光伏行业迈入智慧光伏时代。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人工智能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及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重点鼓励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具体到光伏行业,2022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明确提出提升光伏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光伏基础材料、太阳能电池及部件智能制造,我国光伏行业迈入智慧光伏时代。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由技术向产业融合逐渐过渡:

2022 年 8 月 《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首批支持建设十个示范应用场景。
2022 年 7 月《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场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水平。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匡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
2021 年 3 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0 三五年远景目标》
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2017 年 12 月《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制造 2025”,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相关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落实,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15 年 7 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将人工智能列为其 11 项重点行动之一。具体行动为: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主要目标是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光伏检测领域由人工检测逐步转向人工智能检测。光伏缺陷检测是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的关键一环,晶硅太阳能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虚焊、断栅和隐裂等缺陷,导致电流受阻、发电功率衰减等问题,因此电池及组件的缺陷检测是光伏产业链降本增效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传统的检测成像结果主要靠人工来判断,成本高、效率低。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缺陷检测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光伏组件的缺陷检测上。

人工智能检测技术在光伏组件企业中应用不断加深:
公司建立光伏行业首个全流程 AI 质检一体化系统。已采用 AI 算法检测技术,建立光伏行业首个全流程 AI 质检一体化系统,流程包括叠层过程、层压前 EL/外观、层压后外观、层压后 EL、终检外观AI 检测、接线盒焊接 6 大 AI 检测工序。相较人工检验,制造效率提升 25%,漏检率大幅降低。

融入 AI 自动检测等智能化技术。公司为行业最早引入 EL 缺陷自动检测的企业之一,当前的电池在线智能检测覆盖率达 72%,准确率高于 98%。组件端包括串检、半成品、成品、灌胶、边框、盒盖、铭牌等智能检测工序在内,智能检验覆盖率达 92%,准确率达 99.7%。以半成品 AI 检测工序为例,往常两条产线白夜班需 8 个人配合共同完成,而 AI 检测上线后,仅需 2 人即可,瑕疵识别率较人工提升了 6.48%,AI 技术利用效果显著。

公司亮点:多面布局光伏检测领域,获得 CNAS 检测能力认证
组件生产流程中有多个环节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光伏组件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来发电。组件的生产流程大致可分为串焊、叠焊、层压、EL 测试、装框、装接线盒、IV 测试、成品检验、包装等。其中多个流程环节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包括串焊 EL/外观检测、叠焊后背面外观检测、层前 EL/外观检测、层后外观检测、接线盒焊接检测、最终 EL/外观检测、终检全外观检测等。

公司在光伏检测领域进行了多面布局。公司当前在光伏多个领域所需的检测产品均进行了布局。其中电池片领域主要产品为电池片自动分选系统,可对电池片生产的多个工艺环节进行自动检测和分析。组件领域产品包括组件 EL/外观-AI 自动分选系统、串检/外观-AI 自动分选系统、双工位电池串返修系统、终检外观-AI 自动分选系统、组件返修查询系统、串检返修查询系统,可满足组件生产中串焊、层压前检测、层压后检测、外观检测等多个环节的检测需求。在光伏电站领域主要产品为光伏电站无人机自动运维系统

通过 CNAS 认证,光伏电站检测能力获国家及国际认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CNCA)授权,负责实施合格评定 国 家认 可 制度 ,是 国际 实 验室 认 可合 作组 织(ILAC) 和亚 太 认可 合作 组 织(APAC)的互认协议成员。公司于 2023 年 2 月 24 日获得 CNAS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证书,代表着公司光伏电站检测技术具备了国家及国际认可的检测能力。

客户亮点:拥有隆基等优质客户,主要客户 2023 年持续扩产
产品性能符合客户需求,下游客户资源优质。公司经过客户的调查评估等认定程序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体系或目录。目前,公司凭借着深入的合作和持续的用户跟踪,与隆基、晶澳、晶科、阿特斯、腾晖等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为主要客户检测产品主要供货商。公司在主要客户中采购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比均超过 50%,此外在 2019-2021 年,公司对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销售金额变动与其新增产能基本匹配。

财务亮点:2023Q1 营收 0.37 亿元(+41.86%),业绩恢复增长2023Q1 营业收入维持增长态势。2019-2023Q1,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0.28 亿元(+2.8%)、0.94 亿元(+231.34%)、1.24 亿元(+31.93%)、1.33 亿元(+6.96%),0.37 亿元(+41.86%)。细分业务来看,2022 年光伏检测设备、视觉缺陷检测系统、技术服务及配件业务实现营收占整体比例分别为 70.23%、24.81%、4.95%。其中,光伏检测设备 2022 年创收 9337.98 万元(+21.9%),销售额略有提升;视觉缺陷检测系统业务 2022 年创收 3299.13 万元(-22.61%),公司该业务由 2019 年推出并在2020 年产生收入,2021 年销售金额大幅增长。

2023Q1 整体毛利率略微下滑。2019-2023Q1,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40.30%、40.68%、48.73%、45.73%、42.87%,近年来公司毛利率水平整体稳定在 40%以上。按细分业务来看,2019-2022 年光伏检测设备的毛利率分别为 38.61%、38.24%、29.40%、32.10%,2019-2021 年公司光伏检测设备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导致销售价格下降,2022 年毛利率有所回升;2020-2022 年,视觉缺陷检测系统的毛利率分别为 68.35%、80.77%、83.29%,毛利率呈增长趋势主要由于单套成本下降所致。公司视觉缺陷检测系统主要原材料为显卡、扫码枪、网线等,其中显卡金额占比超过 50%。公司 2021 年度提升了单个显卡的软件点位运算能力,显卡与其自身能运算的软件点位配比由 2020 年的 1:3 提升至 1:6,有效降低了公司产品成本,提升了毛利率。

2023Q1 销售费用率基本稳定,管理费用率略有提升。2019-2023Q1,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8.85%、3.05%、3.00%、3.58%、4.01%,销售费用率提升主要系职工薪 酬 增 长 所 致 ; 管 理 费 用 率 分 别 为 13.75%、6.00%、6.06%、6.65%、11.85%,2023Q1 销售费用率提升较大,主要系本期工厂搬迁,新增员工安置费用及工厂搬迁费用所致。

2023Q1 归 母 净 利 润 恢 复增 长 。2019-2023Q1, 公司 净利 率分 别为 0.64%、17.85%、24.60%、21.93%、16.61%。2019-2023Q1 公 司 实 现 归 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18.30 万元(-90.90%)、1,682.33 万元(+9094.31%)、3,057.91 万元(+81.77%)、2,915.90 万元(-4.64%)、622.6 万元(+8.23%)。自 2020 年视觉缺陷检测系统投入市场后,公司净利率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稳步上升,2022 年受毛利较高的视觉缺陷系统销售额下降影响,归母净利润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