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成功案例 > 年产5亿平米光伏胶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5亿平米光伏胶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05-16 09:53:23

年产5亿平米光伏胶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司深耕光伏胶膜10余年,积极把握N型电池组件渗透率提升之机遇,大规模布局光伏胶膜产能,拉近与龙头企业规模差距;凭借精细化工领域较好的成本控制、长期的客户积累以及与海外原料厂商较好的合作关系,有望快速发展成为光伏胶膜行业第二梯队的领军企业。

光伏胶膜项目分别于23年和24年投产,并快速放量;公司议价能力也有望随光伏胶膜业务规模大幅提升而提升,叠加EVA粒子供给逐步宽松,公司光伏胶膜业务毛利率有望逐步改善。

1、重点扩张光伏胶膜打开成长空间

光伏胶膜乃公司当前布局的重中之重。公司从 2011 年就开始从事光伏胶膜业务,但在光伏平价并网之前,公司对扩张偏谨慎,错过了第一波行业扩产机遇。光伏行业快速发展,2020 年后实现平价上网,公司敢为人后,借光伏 N 型电池切换之机,充分发挥公司光伏胶膜生产经验,以及设备和技术上的后发优势,大举布局光伏胶膜业务。
1.1.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带动胶膜需求大增
热熔胶粘剂在光伏行业的应用领域主要为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涉及的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封装用 EVA 胶膜,其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起到提高透光率、阻止水汽渗透、耐高低温、抗紫外线防老化等作用,使太阳能电池能长期稳定工作。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热核聚变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谓之人类社会取之不尽的终极能源。光伏发电即通过光电效应或化学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随着全球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全球气候变暖压力逐渐增大,太阳能作为清洁替代能源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在各国的推动下,全球光伏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 21 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和中国光伏协会数据,2012 至 2022 年期间,中国每年的光伏新增装机量从 3.5GW 提升至 87GW,年均复合增速达 37.9%,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从 29GW 提升至 230GW,年均复合增速达 23.0%。

全球光伏产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保守估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324GW,乐观估计可达 386GW,光伏市场增长空间非常可观。得益于未来光伏装机量不断提升,太阳能封装胶膜等光伏组件封装材料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
平均新增 1GW 光伏装机量所需胶膜面积通常为 1,000-1,300万平方米。考虑到太阳能电池单位组件功率的逐渐增加趋势,保守估计每 GW 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对应的光伏封装胶膜需求量约 1,000 万平米,2025 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为 32.4 至 38.6 亿平米,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太阳能封装胶膜在组件中的应用需求决定了其成本占光伏组件成本整体不高(约4%-7%左右),但对光伏组件的产品质量及运营寿命影响较大。
目前光伏胶膜领域主要是 EVA 光伏胶膜,适用于传统的 P 型光伏电池,但 P 型电池逐渐接近 24.5%的效率上限,TOPCon 单晶电池、HJT 异质结等 N 型光伏电池逐渐成为技术发展方向,渗透率不断提升。据 预测,N 型电池(主要包括异质结电池和 TOPCon 电池)的市场比重将于 2027 年超过 50%。N 型电池正面易发生 PID 效应,需要水汽透过率低、抗 PID 性能良好的 POE 材料作为封装膜,带动了新的光伏胶膜材料 POE/EPE 的需求。

1.2.光伏胶膜供给集中但相对宽松
我国光伏组件基本撑起供给全球之重任。据 CPIA 统计,2021 年全球光伏组件的产量达到 220.8GW,其中中国的产量占 82.43%。同样地,我国光伏胶膜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 年我国光伏胶膜前四家企业的市场占比达 86%,产能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福斯特占据 50%市场份额,斯威克、海优新材、赛伍技术居行业第二梯队。

光伏胶膜供给整体相对宽松,2021 年国内主要光伏胶膜厂商产能已达 30.4 亿平米。由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且胶膜的规模优势较为明显,业内主要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扩产。据我们不完全统计,业内主要光伏胶膜生产企业的在建产能已达 22亿平米,预期均能在 2025 年前投产,行业供需将维持相对宽松态势。

光伏胶膜行业主要生产企业的扩产计划:

福斯特:
滁州年产 5 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 ,预计2021-2024 年完工,规划产能 5亿平米
嘉兴年产 2.5 亿平米光伏胶膜项目,预计 2021 年以后完工,规划产能 2.5亿平米
年产 2.5 亿平方米白色 EVA 胶膜技改项目,在建,规划产能 2.5亿平米
年产 2 亿平方米 POE 封装胶膜项目 ,在建, 规划产能2亿平米


斯威克
规划产能3.3亿平米


赛伍技术
年产约 1 亿平方米 POE 封装胶膜扩产项目 ,预计2021 年以后完工, 规划产能0.9259亿平米
年产 25,500 万㎡太阳能封装胶膜项目, 预计2021 年以后完工, 规划产能2.55亿平米


海优新材
年产 2 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 预计 2023-2024 年完工,规划产能2亿平米
上饶海优威应用薄膜有限公司年产1.5 亿平米光伏封装材料项目(一期), 预计2023-2024 年完工, 规划产能1.5亿平米
光伏胶膜行业将在胶膜的粒子国产化趋势中受益。
光伏胶膜快速发展驱动了上游 EVA、POE 粒子的国产化,原料粒子的国产化反过来推动了光伏胶膜行业的降本和快速发展。EVA 粒子国产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阶段,东方盛虹、联泓新科等在位企业大规模扩产,扬子石化、中科炼化、中化泉州、延长中煤、浙石化、古雷炼化等一众企业也先后上马 EVA 项目,据中化咨询数据,2022 年国内 EVA 总产能达 215 万吨/年,23 年 EVA 光伏料可排产量约 98 万吨。而 POE 粒子当前尚为陶氏、埃克森美孚、LG 等外资所垄断,国内中石油、中石化、荣盛石化、京博石化、万华化学、鼎际得、东方盛虹等企业已经在积极地进行 POE的大规模产业化,根据《中国化工信息》数据,当前国内规划产能已达 270 万吨。未来光伏胶膜产业有望在粒子的国产化趋势中受益。
1.3.公司布局光伏胶膜业务优势明显
公司是国内最早做光伏胶膜的一批企业,但由于此前光伏行业发展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公司在产能扩张方面一直较为审慎,也因此错过了第一轮规模扩张机遇。
目前,公司凭借热熔胶膜行业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以及在精细化工领域较好的成本控制,乘 EVA 材料向 POE 材料切换之时机,后起直追,大举布局了如东、昆山、海安三个光伏胶膜基地合计 4.5 亿平米产能,投产后产能规模将进入行业第二梯队。
光伏胶膜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在抗 PID 衰减、不黄变、不起泡、批次稳定等方面上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成本控制是光伏行业一贯的追求。因而,质量和成本决定着光伏胶膜企业的竞争核心。

1)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完全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产品质量依赖于配方设计和工艺控制,光伏胶膜生产过程中涉及热交联的化学反应,不完全是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具有一定的工艺壁垒。公司做热熔粘接材料起家,拥有二十年高分子合成的经验以及各类热熔膜制品的制备经验,对于配方设计、引发剂残留的处理、催 化剂的使用有着较好的理解和技术沉淀。
并且,公司拥有多年的专业设备的经验,此前的热熔粘接材料合成和下游制品的设备很多均自行设计研发,公司现有 100 多项发明专利中设备专利达 20 项,专业设备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光伏胶膜领域设备的调试能力以及工艺控制水平。基于较好的配方设计、设备经验、工艺控制水平,目前公司产出的光伏胶膜产品不逊于福斯特或斯威克等头部企业,已经完全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2)较好的成本控制,毛利率现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公司在精细化工工业领域耕耘 2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 DCS 的控制经验,并将其应用光伏胶膜的生产过程中,DCS 的控制系统完全自主研发,所有生产数据在线监测、防呆防错,确保品质的稳定性,标准化控制和机械控制能力在行业内领先。
凭借业内领先的生产控制、较好的设备经验、逐渐扩大的产业规模,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2021 年四季度公司毛利率已经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已经超过第二梯队的海优新材和赛伍技术,仅次于光伏胶膜龙头福斯特。22 年受光伏需求疲软影响,高价库存拖累毛利率,常规情况下公司光伏胶膜业务毛利率水平高于行业第二梯队。后续随着公司议价能力随产能规模提升,毛利率水平有望向福斯特看齐。

3)原料来源有保障,把握 POE 胶膜发展的机遇
在国内原料供应整体偏紧的背景下,公司注重原料供应保障,目前公司光伏原料主要来自国外供应商,并计划加大与海外供应商的沟通力度,优先从韩国进行增量扩充,并签订长协保证供应;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国内的优质供应商,目前已和包括斯尔邦、浙石化等国内优秀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的结构得到优化,并签订了长协订单保证供应。
尤其地,我们认为 N 型电池渗透率的提升,以及形成的大量 POE 胶膜需求是公司光伏胶膜业务的发展机遇。在 POE 胶膜粒子供应相对紧张的当下,公司凭借 11 年以来与海外原料供应商建立的良好、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从陶氏、LG 获取 POE粒子原料,并实现相对充足的原料库存,保证公司 EPE/POE 产品出货。公司有望把握POE 原料资源优势,实现光伏胶膜业务的快速发展。

4)不断拓展的客户积累
此外,公司在光伏胶膜领域有较多稳定的客户资源,包括正泰电气、尤利卡、东方日升、红太阳等。随着扩产项目推进,公司积极推进大客户开发计划,以便保证新项目投产释放产能后,大客户订单需求能同步供应。

目前,公司已经和一道新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 2023 年供给一道新能源360 万平米 POE 和 2040 万平米 EPE,其他大客户认证和导入工作亦在持续推进。